top of page
未命名-9.png

彰化大有社區營造自製生物炭種田

       彰化縣埔鹽鄉的大有村是全台第一個將生物炭運用在稻田中的社區,也是台灣發展生物炭的先驅之一,於民國100年正式製炭,在當時被環保署評選為低碳社區之一,並獲頒節能標章特優。

 

       大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素秋表示,當初會接觸到生物炭是因為他們將廢棄的木材和竹子堆在路邊時,環球科大環境管理系的張子見助教湊巧經過,看到這些廢棄資材堆積,認為「很浪費」,便帶領他們進入製作生物炭的旅程。

        既然製作生物炭工程如此繁複,為何還要持續進行呢? 吳理事長回應當初引進生物炭時,因為部分村民怕會被汙染,於是先從村長家的稻田開始試驗,「經過三個月後看見奇蹟,大家就開始一個一個跟進,從原本的一公頃到現在是三公頃。」

 

她解釋,奇蹟就是使用生物炭的稻田不再得稻熱病,寒流來襲秧苗也沒有被吹倒,作物生長更好,產量也跟著增加。

村長貼圖.png

 

        李村長表示全村的生物炭都是他負責燒製,從一開始因為不知道要等到完全冷卻,太快打開炭爐,導致整桶生物炭遇氧燃燒,瞬間成了灰燼,到後來經歷多次失敗,但李村長仍不放棄,多方嘗試後,終於找出了既低成本又高成功率的燒製方式。

「經過三個月後看見奇蹟,大家就開始一個一個跟進,從原本的一公頃到現在是三公頃。」

大有社區,從過去需要等待垃圾車清運廢棄木竹材,迄今轉變為能收到大家主動蒐集的枯枝落葉,之間歷經了7年之久,燒製生物炭的炭窯更是改版過四次。

利用生物炭和有機肥料栽種的稻米更是可以讓社區老人們吃得安心健康。

螢幕快照 2018-12-31 上午1.26.58.png

「做生物炭真的

很辛苦啦!需要有

耐心。」

        首先,將要燒製的農業廢棄資材擺入圓形鐵桶中,再將鐵桶放入炭窯,透過下方柴火區間接加熱悶燒,不同於一般直接燃燒,需慢慢加溫且溫度要控制在400-500度之間,再利用燒炭時所產生的甲烷加溫至800度燃燒。

 

        李村長再三強調甲烷必須燒完才會成功,待燒製完成後,需關上煙囪,製造無氧空間,避免炭接觸氧氣後直接燃燒殆盡,燜燒一天過後,需冷卻兩天才算完成。製作過程費工費時,燒製出的產量更是銳減。

        大有社區吳理事長表示:「燒出來的量很少,大概五斤進去只剩兩斤。」不過,燒製生物炭時,可順便收集具有殺蟲殺菌效果的木醋液,並將它混入農田灌溉水中,幫助農作物生長。

未命名-9.png
吳理事長.png
bottom of page